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来临,诗人对自己小家的喜爱,以及内心的一些矛盾感受。
前两句"秋来吾亦爱吾庐,松菊交情未省疏"很好懂:秋天到了,我也很爱我的小屋,和松树、菊花的交情一直没变淡。这里用"松菊"代表高洁的品格,说明诗人虽然住在简朴的房子里,但保持着高尚的情操。
后两句"底逐风埃轻去鲁,尚馀客气欠消除"稍微难一点:诗人说自己像被风吹起的尘埃一样轻易离开了故乡("去鲁"是用孔子离开鲁国的典故),但心里还留着些放不下的世俗念头("客气"指不真诚的世俗之心)。这里写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还没完全放下功名心。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秋天、松菊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意境
2. 通过对比"爱吾庐"和"欠消除",真实展现了隐居者内心的挣扎
3. "松菊交情"的拟人写法很生动,把植物当朋友
4. 最后两句用"风埃"比喻漂泊,用"客气"指代世俗心,比喻很巧妙
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活动,让读者感受到:即便选择隐居生活,要完全放下世俗念头也不容易。这种真实感就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