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题施庭午茂才杞忧草

半壁江山,问谁救、生灵焚溺。
叹当局,议防议战,总无全策。
徵调可怜财赋尽,流离但觉乾坤仄。
十馀年、格斗未曾休,翻多贼。
军糈匮,还侵蚀。
兵士悍,争剽劫。
任东南千里,纵横狼猰。
杜牧罪言何处上,贾生热泪从旁滴。
借书生,歌哭叩苍生,天应恻。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用直白的语言道出了晚清社会的深重危机,像一篇血泪写成的社会调查报告。

上半部分先画出一幅国家残破的图景:中国只剩半壁江山(可能指列强割占领土),百姓像被火烧水淹般痛苦。作者讽刺当权者只会空谈"防"和"战",实际上毫无办法。为了打仗征粮征税,老百姓被榨干钱财,流离失所的人挤满天地。最讽刺的是,打了十几年仗,敌人没消灭,造反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下半部分直接点名军队腐败:军粮短缺是因为有人贪污,士兵变成强盗四处抢劫。东南千里疆土,任由这些豺狼般的兵痞横行。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杜牧曾写《罪言》批评时政,贾谊为国家痛哭,暗示现在连说真话的地方都没有。最后作者以书生身份向苍天哭诉,希望老天能怜悯百姓。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从朝廷腐败拍到军队暴行,再拍到民间疾苦
2. 用对比制造强烈讽刺:议防议战VS无计可施,打仗VS越打越乱
3. 把书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化作向苍天控诉的力量
4. 虽然写的是古代,但贪污、形式主义、民生困苦这些现象,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