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莫生

海上原多不死药,此语传自秦汉间。安知古语今始实,不死不在求神仙。

病原不死药之死,竞咎中医失医理。由来官失学在夷,即今论药已如此。

多君卖药高韩康,专从海上搜神方。瓶中海水尽甘露,不须更待神农尝。

五羊城头春草发,五羊城外春潮阔。捣药仙禽啼海云,春风过处江山活。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不死药"为线索,用通俗的比喻探讨了传统医学的价值。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历史典故开篇,说秦汉时期就流传着"海上仙山有不死药"的传说,但作者认为真正的"不死药"不在虚无缥缈的求仙问道,暗示真正的良药就在民间智慧中。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是核心内容。作者批评当时社会盲目崇拜西方医学("竞咎中医失医理"),就像古代官员丢失了治国之道要向夷狄学习一样(用典故暗讽)。通过对比手法,赞扬像韩康(东汉著名隐士医生)这样的民间中医,说他们采集的药材就像"瓶中海水尽甘露",不需要像神农尝百草那样刻意验证,强调传统医学的自然可信。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用生动的岭南春景作结。"五羊城"(广州别称)的春草、春潮、海云等意象,配合"捣药仙禽"的传说,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暗示传统医学就像春风能让江山复苏一样充满生命力。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古今对比、中西对比),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传统医学的珍视。语言上避免生僻字,用"卖药""捣药"等生活化词汇,使深奥的医理讨论变得亲切可感。最后以春天景象收尾,让严肃的话题变得诗意盎然。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