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暮秋
霜风荡*,舞飘零、木叶斜飞阡陌。极目长郊凝望处。衰菊斓*犹坼。点点苍苔,漫漫朝露,渐结清霜白。山川高下,尽成一片秋色。潇潇万物摧残,凄凉天气,愁损征途客。水谷云根无可*,独有苍苍松柏。悟道真仙,忘机逸士,亘古同标格。欺寒压众,自来天地饶得。
现代解析
这首《无俗念·暮秋》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又蕴含生机的画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秋景如刀
开篇就用"霜风""飘零木叶"等意象,像放电影般展现秋风扫落叶的凌厉。长郊远望处,衰败的菊花还在勉强开放,苍苔上的晨露已凝成白霜,整个山川都染上枯黄——这些细节像特写镜头,把秋的肃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层:旅人愁肠
"征途客"是点睛之笔。在万物凋零的背景下,赶路人显得格外孤独。山谷云雾遮蔽前路,唯有松柏依然苍翠,这里用自然景物对比,既写实又暗含深意——就像人生困境中总有些坚守的力量。
第三层:精神突围
最后笔锋一转,提到"悟道真仙"和"忘机逸士",将松柏比作他们的精神象征。最妙的是"欺寒压众"四字,说松柏"欺负寒冷、压倒众芳",用拟人手法让松柏有了傲视严霜的霸气,暗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才是对抗严寒的真正力量。
全词就像一部纪录片:先给全景展现秋的残酷,再聚焦孤独旅人,最后用松柏的特写升华主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寒冬将至,依然保持挺拔"的生命态度,就像现代人常说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丘处机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