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
炼石无定冶,愈变乃愈工。
九峰复九折,一折殊一峰。
方割紫玛瑙,圆擢青芙蓉。
高低若迎送,直到方与蓬。
西轩倍开豁,正在莲叶东。
似将万丈华,倒插天镜中。
朝光倏照耀,紫翠升长空。
遥知烟彩内,定有仙灵踪。
捽将芳露气,结作青瑶宫。
自顾真病鹤,六翮惭氋氃。
三山幸咫尺,不虑回舟风。
愿乞并州刀,剪取碧色茸。
裁为瑟瑟衣,仙乎竭青童。
九峰复九折,一折殊一峰。
方割紫玛瑙,圆擢青芙蓉。
高低若迎送,直到方与蓬。
西轩倍开豁,正在莲叶东。
似将万丈华,倒插天镜中。
朝光倏照耀,紫翠升长空。
遥知烟彩内,定有仙灵踪。
捽将芳露气,结作青瑶宫。
自顾真病鹤,六翮惭氋氃。
三山幸咫尺,不虑回舟风。
愿乞并州刀,剪取碧色茸。
裁为瑟瑟衣,仙乎竭青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华山时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
开头用"炼石无定冶"比喻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说华山就像一块被反复锤炼的宝石,越变化越精美。接着描写山路曲折("九峰复九折"),每转一个弯都能看到不同的山峰奇景。用"紫玛瑙"形容山石的色彩,用"青芙蓉"比喻山峰的形状,非常形象。
中间部分写登上高处后看到的壮观景象:西边的平台视野开阔("西轩倍开豁"),莲花峰倒映在如镜的湖水中("倒插天镜中")。朝阳照耀下,山间紫翠色的云雾升腾,让人联想到仙境。作者想象云雾中藏着神仙的宫殿("结作青瑶宫"),充满浪漫色彩。
最后表达遗憾之情:虽然仙境近在咫尺("三山幸咫尺"),但自己像生病的鹤一样无力登顶。于是突发奇想,要用剪刀剪下青翠的山色做成仙衣("裁为瑟瑟衣"),穿上就能飞升成仙。这个结尾既幽默又富有童趣,把不能登顶的遗憾转化成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全诗通过比喻(把山比作宝石、芙蓉)、夸张("万丈华")、想象(仙宫、仙衣)等手法,把华山写得既雄伟又神奇,同时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未能尽兴的淡淡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