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评论一幅画兰花的卷轴,但实际暗含对明朝灭亡的感慨。前两句"萧兰同尽复何言,卷里春光似故园"用兰花凋零比喻明朝覆灭,画中的兰花虽美,却只能让人想起已经失去的故国。后两句"想得当年含墨意,如何不怕碍当门"暗讽画家马士英(南明权臣)只顾画兰花的闲情逸致,却不考虑国家危亡的处境。"碍当门"用兰花挡门的典故,讽刺马士英这类人占据要职却误国。全诗通过赏画这件小事,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哀思和对误国者的谴责,把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在艺术评论中。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评论一幅画兰花的卷轴,但实际暗含对明朝灭亡的感慨。前两句"萧兰同尽复何言,卷里春光似故园"用兰花凋零比喻明朝覆灭,画中的兰花虽美,却只能让人想起已经失去的故国。后两句"想得当年含墨意,如何不怕碍当门"暗讽画家马士英(南明权臣)只顾画兰花的闲情逸致,却不考虑国家危亡的处境。"碍当门"用兰花挡门的典故,讽刺马士英这类人占据要职却误国。全诗通过赏画这件小事,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哀思和对误国者的谴责,把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在艺术评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