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高树巅
东方曙色动,喔喔金鸡声。初唱疏星落,再啼斜汉倾。
朱冠摇摇奋锦翼,飞出扶桑枝上鸣。生秉五德合阳精,司晨长是临五更。
气雄将斗跃金距,馀勇未衰犹力争。有客能鸣度关早,何人促起舞剑轻。
朝来喧呼驱上树,木末声残风露清。思妇因之惊远梦,归人不至感中情。
感中情,向谁诉。人在边头音信无,几回梦绕关山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雄鸡报晓的场景,并通过鸡鸣引发的情感联想,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雄鸡报晓的生动画面(前八句) 诗人用"东方曙色动"开篇,描绘黎明时分的景象。接着详细描写公鸡打鸣的动作:先是"初唱"时星星还没完全消失,到"再啼"时银河已经倾斜。特别生动的是对公鸡外形的描写:"朱冠摇摇奋锦翼",红鸡冠一抖一抖的,展开漂亮的翅膀,就像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出来一样。诗人说公鸡具备五种美德,是天亮时分的报时者,即使打鸣很久依然充满力量。
2. 由鸡鸣引发的联想(中间六句) 诗人联想到两个典故:一个是孟尝君靠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的故事,另一个是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接着又回到现实,描写天亮后鸡群飞到树上打鸣,声音在晨风中渐渐消散。
3. 思妇的愁思(最后六句) 由鸡鸣声引出家中思妇被惊醒,想到远在边疆的亲人没有音信,只能在梦中寻找通往边关的道路。最后四句用重复的"感中情"强调这种思念无处诉说的痛苦。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 观察细致:对公鸡打鸣的描写活灵活现 - 过渡自然:从公鸡打鸣到思妇思夫,通过"惊远梦"巧妙连接 - 情感真挚:最后对思妇心理的描写特别打动人 - 用典恰当:两个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内涵
诗人通过日常的鸡鸣景象,最终表达的是战争中亲人分离的普遍痛苦,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周巽
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