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宴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诗的开头写宴会地点环境清幽,适合登高远眺。但紧接着笔锋一转,说眼前的美景反而勾起了愁绪,让人想起远方的关山和旧梦。这里用风景与愁绪的对比,暗示诗人表面在宴会享乐,内心却充满思念。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宴会盛况:宾客们吟诗唱和,气氛热烈,仿佛连自然景物都为之动容。"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是精彩的自然描写,既点明初秋时节,又用"轻雷"暗示宴会上的欢声笑语。檐外长天、独鸟飞来等意象,则巧妙地将辽阔的自然与宴会的小天地联系起来。
结尾处诗人突然情绪转折:虽然常写边塞诗,感谢幕府中同僚的才华,但望着银河,不禁感叹美好时光何其短暂。最后两句将宴会欢乐与人生感慨形成强烈反差,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欢聚难再的惆怅。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用热闹的宴会反衬内心的孤寂,通过"乐景写哀"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隐藏在欢笑背后的深沉情感。诗中"轻雷""独鸟"等意象清新自然,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展现了唐代边塞诗人独特的豪迈与细腻并存的特质。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