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逝者张平甫的挽诗,通过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儒将的一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家族传承的慰藉。
首联用"臞儒"(清瘦的读书人)点明逝者本是文士出身,却意外成为将军,暗示他的人生轨迹与理想有所偏差。"青云"指高位,说他本有仕途机会却未能把握,显得遗憾。
颔联用两个生活细节:在吴地建了宅子却来不及种花,在湖边选了吉地却只能锄草,暗示逝者生前有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突显生命戛然而止的遗憾。
颈联是情感转折点。"过隙"用阳光穿过缝隙比喻人生短暂,但笔锋一转,欣慰地提到还有年幼的孩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学问。这里"提孩"(牵着手的孩童)的形象特别温馨,显示生命虽逝但精神得以延续。
尾联想象未来场景:当墓前石羊旁长满芳草时,兄弟们前来祭扫,衣衫被露水沾湿。这个画面既带着哀伤,又透着亲情延续的温暖,把哀思转化为长久的怀念。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通过建房未种花、孩子读书、兄弟扫墓这些日常画面,把对生命短暂的叹息与对家族传承的欣慰自然融合,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人生中的深刻情感。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