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蓬莱峰下有瀑泉三叠旁列横石可坐十人

是谁觞群真,涧底置瑶席。
洼尊久不存,罗列剩奇石。
遥对清泠泉,各各据高壁。
出窦纷窒通,注溪错回直。
意同长风争,急起赴石隙。
群山如踔跳,声过有余力。
道人了不闻,合掌对凝碧。
泄怒任叫嚣,守柔自冲默。
渐进岂不佳,胡为苦相激。
感物遂写怀,浩歌日将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处瀑布景观时的所见所感。让我们一步一步来解读吧。

首先,诗人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小蓬莱峰,这里有一道美丽的瀑布,瀑布旁有一块可以坐十个人的大石头。诗的开头直接点明这里像是仙人们聚会的场所,他们在清澈的泉水边设置了精美的宴席。

接着,诗人描述了这片区域的变化。原本用来盛酒的桌子(尊)已经不在了,但留下了许多奇特的石头。这些石头分布在远处,如同一排排整齐的座位,供人们观赏瀑布。

远处有一条清澈的泉水,泉水在高处的岩石上形成一个个小瀑布。这些泉水从洞穴中流出,时而窄时而宽,沿着山路蜿蜒流下,仿佛与长风一起争高下,不断奔向石头之间的缝隙。

诗人还描述了周围的大山,在这瀑布的冲击下,仿佛一个个跳跃起来,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而瀑布的声响,依然在回荡,仿佛拥有无穷的力量。

在瀑布边,诗人遇到了一位道人,他坐在那里,双手合十,静静地对着那碧绿的水面。道人似乎丝毫没有听到瀑布的轰鸣声,他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中。

诗人感慨万千,他想表达的是:有时发泄愤怒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柔顺也会带来更大的力量。虽然从远处靠近这里会更好,但为何要如此激烈地相互碰撞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自身感受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自然力量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对比瀑布的力量与道人的平静,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