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依然寒冷的景象,以及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前两句写天气寒冷,积雪未化,人们期盼春风到来。用"料峭"形容寒意刺骨,"迟迟"表现人们等待春天到来的焦急心情。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贫富差距:
- 富人穿着昂贵的狐裘大衣,围着烧得通红的炭火取暖;
- 穷人只能缩手蜷身,把袖子卷起来保暖,或者蒙着被子御寒。
"狐裘"与"双袖"、"兽炭"与"一衾"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朱门大户夜里歌舞升平、温暖如春,谁会想到像袁安这样的贫寒之士正在雪中挨冻呢?这里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既点明贫者的困境,也暗含了对贫者气节的赞许。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寒冷不仅是自然气候,更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