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

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过春时。
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
风浦萧萧帆过疾,烟空漠漠鸟来迟。
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许独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时节诗人路过朋友丁卿草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传递出孤独避世的心境。

首联"江上茅堂柳四垂"用简单的画面勾勒出朋友草堂的位置和环境——江边柳树环绕的茅屋。"又逢旅次过春时"点明这是诗人旅途中的立夏时节,暗示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

中间两联用四组精巧的意象展现草堂周围的景致:被雨水侵蚀长满青苔的琴壁、积满水滋生青蛙的砚池、疾驰而过的帆船、迟迟归巢的飞鸟。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带着诗人主观情感的投射——苔藓侵蚀琴壁暗示久未弹琴,蛙生砚池暗指少有人写字,帆疾鸟迟的对比更强化了孤寂感。

尾联"避喧心事何人解"直接点明主题:诗人逃避尘嚣的内心世界无人理解,只有窗下的幽静竹林能懂得。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通过"许独知"三字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平常景物寄托深沉情感,将夏日潮湿闷热的自然环境与内心孤寂清凉形成巧妙呼应。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选择都暗含心绪,让读者在画面中自然感受到那份避世独处的宁静与淡淡的忧伤。

张掞

(995—1074)齐州历城人,字文裕。张揆弟。幼笃孝。举进士。知益都县,督赋租置里胥不用,而民以时入,石介为献《息民论》。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入判太常、司农寺,累官户部侍郎致仕。忠笃诚悫,事兄如父,为乡党矜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