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秋夕

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
公堂群吏散,苔地乱蛩声。
隔岁乡书绝,新寒酒病生。
方今圣明代,不敢话辞荣。

现代解析

这首《县斋秋夕》描绘了一个官员在秋天的傍晚,独自在公堂中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现状的感慨。

首句“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诗人坦言自己才能有限,难以胜任当前的职务,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懒散情绪。这反映了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对工作的倦怠。

“公堂群吏散,苔地乱蛩声”,公堂里的其他官吏都散去了,只剩下诗人独自一人。此时,地上的苔藓间传来蟋蟀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这里的“乱蛩声”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不平静。

“隔岁乡书绝,新寒酒病生”,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乡的来信,心中的思念与日俱增。同时,秋寒袭来,诗人因为饮酒过度而感到身体不适。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

最后两句“方今圣明代,不敢话辞荣”,诗人说自己生活在圣明的时代,不敢轻易提出辞官的想法。这既是一种无奈的自嘲,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妥协。诗人虽然感到疲惫和不满,但在这个“圣明代”,他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无法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一个官员在秋夜中的孤独、无奈和对现实的妥协。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既有对个人能力的怀疑,也有对时代的感慨。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张咏

(946—1015)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