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上杭旧游 其十二 (己酉稿,清宣统元年)

萧疏树石香光画,乞付装池橐载回。
残册流传佳话在,有人拚弃一官来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回忆在上杭游玩时,看到一幅珍贵的树石画作("香光画"指名家作品),想把它装裱好带回家收藏。但更打动他的不是画本身,而是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有人为了保住这幅残破的画册,甚至甘愿放弃官职。

诗人用日常小事展现了艺术珍品的魅力:前两句用"萧疏""残册"等词突出画作的古朴珍贵,"乞付装池"(求人装裱)的动作显得很珍视。后两句才是重点——通过"有人拚弃一官来"这个具体事例,让人感受到艺术品的价值可以超越功名利禄。这种为艺术牺牲的精神,比画作本身更令人动容。

全诗妙在从小物件切入,用"残册换官职"的强烈对比,展现了文人雅士对艺术的真挚热爱,传递出"有些东西比做官更重要"的人生价值观。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