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口占二绝寄同年徐宪副 其一

都门雪霁晓寒消,嫩绿扶春上柳条。
欲折一枝寄相忆,滇池万里路迢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作者在京城("都门"指首都城门)看到雪后放晴、寒意渐消的景象。嫩绿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前两句"都门雪霁晓寒消,嫩绿扶春上柳条"用简洁的画面感,把冬去春来的变化写得生动可感。雪停了,早晨的寒冷正在消退,柳树新长出的嫩芽仿佛托起了整个春天。这里"扶"字用得巧妙,让柳条有了拟人化的生命力。

后两句"欲折一枝寄相忆,滇池万里路迢迢"转入抒情:诗人想折下一枝春柳寄给远方的朋友(徐宪副),但想到朋友所在的滇池(云南)相隔万里,路途遥远难以送达。这种想寄不能寄的遗憾,反而更强烈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柳条这个经典意象,既写实景又寄托思念(古人折柳送别是传统)
2. 短短四句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
3. "万里迢迢"的夸张距离,反衬出思念之深
4.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春天本身一样不事雕琢

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看到美好事物就想与友人分享,却因距离阻隔而不得的普遍情感。这种体验古今相通,今天我们看到美景想发微信给远方朋友时,感受是相似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