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荫亭诗
唐翁静者闭门饮水啜粥无知音,我能发尔一片冰清心。
巨风吹天振海浪如屋,此翁林中眠正熟。
中天渴乌吐火六合新开窑,此翁两鬓秋飕飕。
小儿烂羊瓜果尽青紫,此翁临水洗双耳。
蜩蟾蛙蚓聒乱昕夕雷无声,此翁宴坐观黄庭。
编茅斲室大如斗,苍雪丝丝翳窗牖。
忍饥学得西山夫,胸中有道癯不枯。
木榔始花赤已实,百亩沉沉如栉密。
露结风高霜气寒,润如美竹馨如兰。
翁居巷南我巷北,况有薇郎能主客。
书篚几杖皆清风,相看荫我冰雪容。
琼州岁月不可度,此境中州亦稀遇。
苦茗满碗谈兴亡,日长归来月满堂。
明朝一舸崖州去,世事茫茫隔烟雾。
袖携毫楮觅扁题,鸿飞冥冥留爪泥。
为书广荫扁翁室,淡墨攲轻醉中笔。
乘醉更作广荫诗,千载留与知音知(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四)。
巨风吹天振海浪如屋,此翁林中眠正熟。
中天渴乌吐火六合新开窑,此翁两鬓秋飕飕。
小儿烂羊瓜果尽青紫,此翁临水洗双耳。
蜩蟾蛙蚓聒乱昕夕雷无声,此翁宴坐观黄庭。
编茅斲室大如斗,苍雪丝丝翳窗牖。
忍饥学得西山夫,胸中有道癯不枯。
木榔始花赤已实,百亩沉沉如栉密。
露结风高霜气寒,润如美竹馨如兰。
翁居巷南我巷北,况有薇郎能主客。
书篚几杖皆清风,相看荫我冰雪容。
琼州岁月不可度,此境中州亦稀遇。
苦茗满碗谈兴亡,日长归来月满堂。
明朝一舸崖州去,世事茫茫隔烟雾。
袖携毫楮觅扁题,鸿飞冥冥留爪泥。
为书广荫扁翁室,淡墨攲轻醉中笔。
乘醉更作广荫诗,千载留与知音知(明唐胄正德《琼台志》卷二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通过对比和意象展现了其高洁品格。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隐士的生活态度(前12句) 诗人用强烈对比突出隐士的与众不同:当外界狂风巨浪时,他在林中安睡;当夏日酷暑难耐,他两鬓却带着秋风般的清凉;别人追逐世俗名利("小儿烂羊瓜果"指争抢利益),他却在水边洗耳表示不屑。他用茅草搭小屋,忍饥修行却精神富足,像雪中青松般高洁。
2. 隐士的精神世界(中间10句) 描写隐士的生活环境:木榔树开花结果,百亩田园整齐如梳,露水凝结、秋风送爽,环境如兰竹般清雅。诗人与隐士比邻而居,共享清风明月,品茶论古今,这种超脱的生活连中原地区都罕见。
3. 创作缘由(最后6句) 诗人即将离开海南(琼州),特意在醉中为隐士的茅屋题写"广荫"匾额,并写下这首诗。用"鸿飞留爪泥"比喻自己虽如飞鸟掠过,但希望这首诗能像雪泥鸿爪般留下痕迹,等待千年后的知音理解其中真意。
核心魅力: - 用"洗耳""观黄庭"等典故展现隐士对世俗的疏离 - "苍雪丝丝""润如美竹"等意象营造出清幽意境 - 通过"飕飕两鬓""忍饥学道"等细节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隐士形象 - 结尾的醉中题诗,流露出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全诗赞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在混沌世事中坚守内心清净的价值观,就像隐士的小屋"广荫"二字所喻,传递着超越时空的精神庇护。
陈士徽
陈士徽,端宗景炎间翰林学士,曾以事贬琼州。事见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二、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