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凭谁为问鹡鴒原,灯火三更殒泪痕”,诗人借用“鹡鴒”这一象征兄弟情谊的鸟类,表达了对弟弟的深切思念。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在灯火下流泪,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天远未知萍梗迹,书来说在藕花村”,诗人感叹兄弟相隔遥远,彼此的生活轨迹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然而,弟弟的书信传来,得知他身处“藕花村”,这让诗人感到一丝安慰,仿佛看到了弟弟在宁静的乡村中生活的场景。
颈联“年华似汝宁为未,场屋如吾已懒言”,诗人对比了自己和弟弟的境遇。他感叹弟弟年轻有为,未来充满希望,而自己则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已经懒得再提这些事了。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弟弟的期许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尾联“壁水故人今北去,短长门户好同论”,诗人提到旧日的朋友已经北上,而自己与弟弟虽然门户不同,但可以共同探讨人生的长短得失。这既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是对兄弟间共同面对人生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兄弟之间的情感纽带,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弟弟的思念和祝福,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动容。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