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诗卷 其一 (癸卯、甲辰稿,清光绪二十九、三十年)

北痛逆胡南篡贼,渊明心事菊花知。
看花不尽千秋感,残照西风又一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菊花,实则借花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愤之情。

前两句"北痛逆胡南篡贼,渊明心事菊花知"用对比手法点明时代背景:北方有外族侵略("逆胡"),南方有奸臣乱政("篡贼")。诗人说自己像陶渊明一样心怀忧愤,只有菊花能懂。这里用陶渊明爱菊的典故,暗示自己也有高洁品格却无处倾诉。

后两句"看花不尽千秋感,残照西风又一时"将个人情感升华:看菊花时涌起千年兴亡的感慨,而眼前西风残照的景象,暗示国家又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残照西风"既是实写秋景,又象征衰败的国运。

全诗妙在借日常景物寄托深沉忧思。菊花本是寻常之物,却被诗人赋予特殊意义,成为历史见证者。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从一朵菊花感受到整个时代的悲凉,正是古典诗词"言近旨远"的魅力所在。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