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史索观香南精舍宋拓圣教第本题长歌代跋因次元韵答之

永和九年春禊罢,临河一序矜初写。
真迹鼠茧閟幽宫,模本欧虞各腾驾。
古德慈悲惧散逸,妙腕玲珑运神化。
织珠为衣了无缝,融金铸镜光四射。
因之圣教广流布,欲与兰亭互陵跨。
谬说昔被子固惑,院体曾为通微诧。
抵鹊昆山未知宝,获雉陈仓乃称霸。
东洲居士书学精,慧眼能窥古贤罅。
虞褚尚难逃斥呵,赵董那不担惊怕。
独于仁师颇倾倒,谓虽集书犹蕴藉。
敝斋翠墨兹甲观,秘笈黄庭轶丙舍。
棐几今传拟星凤,叠石何敢方嵩华。
品题洵足永千秋,鉴赏尤宜清九夏。
两家书画舫中珍,奕奕虹光生午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书法艺术和古代名帖的故事,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书法作品的珍贵和鉴赏的乐趣。

开头用王羲之《兰亭序》的故事引入(永和九年春游后写的名作),说真迹虽然深藏不露,但后人临摹的版本(欧虞指欧阳询、虞世南等书法家)同样精彩。就像用珍珠织衣服看不出接缝,用金子铸镜子光芒四射,这些复制品让《圣教序》这样的名帖得以流传,地位几乎和《兰亭序》一样高。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说鉴赏眼光的重要性:有人把美玉当普通石头(抵鹊昆山),有人却把普通野鸡当宝贝(获雉陈仓)。夸赞东洲居士(指收信人何玉史)眼光独到,连大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的作品都能挑出毛病,对赵孟頫、董其昌也不盲目崇拜,唯独特别欣赏"仁师"(可能指某位书法家)的作品。

最后用收藏家的视角描写艺术珍品的魅力:把书斋比作藏宝阁(甲观),说自己的藏品比王羲之《黄庭经》还珍贵(轶丙舍)。虽然书桌比不上皇家珍藏(拟星凤),假山比不上真山(方嵩华),但这些艺术品的价值足以流传千古,特别适合在清幽的夏夜欣赏。最后两句像放电影镜头:两家珍藏的书画在午夜时分仿佛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把文人雅士赏玩艺术品的陶醉感写得特别传神。

全诗把书法鉴赏写得像寻宝游戏,既有历史典故的厚重感,又有发现艺术细节的惊喜感,最后落在文人之间以艺会友的雅趣上。就像现在收藏家互相炫耀宝贝,但又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