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云阶(春萱)移督滇黔 其三 (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西江一水接牂牁,帝念先臣旧部多。
俎豆千秋崇庙貌,河山百战定干戈。
车前父老扶鸠拜,徼外蛮王贡象过。
等是黔宁仍世镇,滇池无恙但微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官员调任云南、贵州时的赠别之作,用通俗的比喻和场景展现了边疆治理的成就。

开头两句说西江(可能指珠江)连通贵州(牂牁是古地名),皇帝顾念老臣曾经在那里经营多年。接着用“俎豆千秋”(祭祀)和“百战定干戈”对比,说明当地从战乱到安定的转变——如今庙宇香火旺盛,山河已无战事。

中间两句画面感极强:白发老人扶着拐杖在车前行礼,边疆的部落首领牵着大象来进贡。这两个细节生动体现了百姓的敬重和少数民族的归顺,侧面赞美被送官员的治理之功。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贵州(黔)依然需要能臣镇守,而云南(滇池)虽然平静,但仍有细微波澜(可能暗示潜在问题)。全诗既有对同僚能力的肯定,也暗含对他继往开来的期许,语言庄重却透着人情味。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