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神岗赴鳌峰道上作

轣辘双轮响,蜿蜒十里间。
隔林遥见海,下阪始知山。
风劲无飞鸟,天寒促刈菅。
昨朝传府帖,官柳禁人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记录了一段冬日山路的见闻。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感受:

第一句"轣辘双轮响,蜿蜒十里间"
一开篇就听到车轮嘎吱声,仿佛让人看见马车在曲折山路上颠簸前行。用声音和画面结合,直接带我们进入旅途场景。

三四句写远眺近观的景色变化
"隔林遥见海"是透过树林缝隙突然瞥见远处大海的惊喜;"下阪始知山"是走下坡时才惊觉自己原来身处高山。这两句生动展现了山路行走时视角的奇妙转换,就像现在人拍照时"转角遇到美景"的体验。

五六句的冬日氛围
"风劲无飞鸟"写寒风凛冽,连鸟都躲起来了;"天寒促刈菅"说农民赶着收割枯草(菅草)。不用直接说"多冷",通过鸟和人的反应就让读者感受到刺骨寒意。

最后两句的深意
提到昨天官府发通告禁止百姓折柳枝,看似闲笔,实则暗含深意:连柳枝都成了官家专属,普通人的自由被一点点剥夺。这种对现实的暗讽,让写景诗有了社会深度。

全诗妙在:
1. 用声音(车轮)、触觉(寒风)、视觉(山海)营造立体画面
2. 从自然景观突然转向社会现实,像纪录片里的深刻旁白
3. 语言如白话却意境深远,比如"下阪始知山"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过,但诗人捕捉到了这种微妙感受

就像现在人开车自驾时,既拍风景照又感慨民生,古人用20个字就全做到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