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晓坐用立敬韵

晓起复危坐,萧萧闻马嘶。归云山色静,宿雨竹枝低。

客意空山笛,秋声隔屋鸡。广南方盗贼,疲卒困山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山中静坐时所见所感的景象和心境。我们一起来看每一句:

1. 晓起复危坐,萧萧闻马嘶:早晨起床后,诗人又坐了下来,听到外面传来马儿嘶叫的声音。这里用“危坐”形容诗人坐得非常端正,表现出一种专注的心情。一声声“马嘶”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归云山色静,宿雨竹枝低:云彩逐渐消散,山间景色显得宁静而美丽。夜里下过的雨让竹子低垂着枝叶,显得更加柔和。这句诗通过云、山、雨、竹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清幽的山景图。

3. 客意空山笛,秋声隔屋鸡:客居山中,诗人心里感伤,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鸡鸣声隔着房舍传来,增添了秋日的寂寥感。这里“客意”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孤寂心情,而“空山笛”和“隔屋鸡”则是借景抒情,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

4. 广南方盗贼,疲卒困山溪:最后两句提到南方正有盗贼活动,军队疲惫不堪,困守在山间小溪边。这不仅是对时局的描述,也间接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的忧虑和不安。通过这一句,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国家的局势联系起来,显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清晨在山中静坐时的心境,既有自然景色的诗意描绘,也有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国的关怀。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大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