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清远权宰楼海司法二首

百里称廉吏,谁欤起釁端。
州符需赋急,军饷及期难。
节义扶浇俗,朝廷赠大官。
邑人崇庙像,犹似发冲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楼海的官员,他是清远的权宰(相当于知州)和司法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让我们逐一解释诗中的内容:

1. 百里称廉吏,谁欤起釁端。
楼海在管治清远地区时,以廉洁著称,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好官。这里的“百里”指的是清远的辖区范围。而“廉吏”则是指廉洁公正的官员。“谁欤起釁端”则是说是谁在一开始引起了一些问题或矛盾,但这里更主要强调的是楼海的廉洁公正。

2. 州符需赋急,军饷及期难。
楼海在任期间,地方上需要及时完成税赋任务,军饷也需要按时供应,但他处理得很好,确保了任务的及时完成。

3. 节义扶浇俗,朝廷赠大官。
楼海通过自己的正直和节操去改善和提升当地的社会风气,这种精神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被授予了更高的官职。

4. 邑人崇庙像,犹似发冲冠。
当地的人们对他如此敬仰,甚至在庙宇里供奉了他的塑像,看到这些塑像都会想起他的精神,仿佛他还能用愤怒的表情激励人们。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楼海为官清廉、治理有方、改善社会风气并得到朝廷认可的业绩。人们在他治理的地方都怀念他,甚至在他的塑像前还能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这首诗通过对楼海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他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