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杂诗 其五 (己亥稿下,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冬)

循名曾记御屏留,龙眼城中故宅秋。
残局庙堂多水火,苦将遗句忆廉州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历史人物和时局的感慨。诗人通过几个简单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面。

前两句写一位曾受皇帝重用的官员("御屏留"指名字被记录在皇帝屏风上),如今只留下龙眼城中的旧宅,在秋色中显得格外寂寥。这里用"龙眼城"点明地点,"秋"字既写实景又暗示人物命运的凄凉。

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指当时朝廷内部的激烈斗争("残局庙堂多水火")。诗人想起这位官员生前留下的诗句,不禁怀念起他为官清廉的品格("廉州"既指地名,又暗含"廉洁"之意)。诗人用"苦"字表达了对清廉官员难以在腐败官场立足的痛心。

全诗短短四句,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清廉之士的追念,又暗含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批判。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变迁中不变的人性光辉与政治黑暗的永恒矛盾。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