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友人长途电话约以同题为诗(1996—1998年)
不道巴山今夜,西窗烛与谁同?
倚栏意绪转朦胧。
漫云诗共酒,独听雨兼风。
有恨难和人说,灯前徒剩怔忡。
情怀依旧类飘蓬。
感君千里约,心逐大江东。
倚栏意绪转朦胧。
漫云诗共酒,独听雨兼风。
有恨难和人说,灯前徒剩怔忡。
情怀依旧类飘蓬。
感君千里约,心逐大江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在深夜接到远方朋友电话邀约一起写诗时的复杂心情,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深刻的孤独与友情。
上片(前五句)像电影镜头:深夜雨声中,诗人独自倚着栏杆发呆,突然想起李商隐"巴山夜雨"的诗句——当年李商隐期待与妻子剪烛夜话,而此刻自己连共剪烛的人都没有。朋友说的"一起喝酒写诗"的约定,在现实中只剩自己听着风雨声。这里的"漫云"(别说)二字特别妙,透露出对约定落空的淡淡失落。
下片(后五句)更直白地剖白心境:满肚子愁绪无人可说,只能对着灯发呆。感觉自己就像无根的蓬草飘来飘去。但最后两句突然扬起——虽然现实孤独,但朋友千里之外的邀约,还是让自己的心像长江水一样奔腾起来。这种从"孤独"到"热血"的情绪转折特别动人。
全词最厉害的是把现代人接电话的场景(1996-98年那会儿长途电话还很珍贵)和古典诗词意境完美融合。雨夜、孤灯、长江这些传统意象里,藏着现代人特有的孤独感与对真挚友情的渴望。最后那句"心逐大江东",把文人墨客惯用的长江意象,变成了对友情的热烈回应,让整首词在惆怅中迸发出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