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猪行(黄台张氏庄作。)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
草庵架空寻丈高,击版摇铃闹终夕。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放教田鼠大于兔,任使飞蝗半天黑。
害田争合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
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天明陇亩见狼藉,妇子相看空泪流。
旱乾水溢年年日,会计收成才什一。
资身百倍粟豆中,儋石都能几钱直。
儿童食糜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县吏即来销税籍。
草庵架空寻丈高,击版摇铃闹终夕。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放教田鼠大于兔,任使飞蝗半天黑。
害田争合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
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天明陇亩见狼藉,妇子相看空泪流。
旱乾水溢年年日,会计收成才什一。
资身百倍粟豆中,儋石都能几钱直。
儿童食糜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县吏即来销税籍。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农民的口吻,生动描绘了豪猪毁坏庄稼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存困境。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防猪的无奈(前8句)
农民们辛苦种田,结果成了豪猪的粮食。他们搭高草棚、敲板摇铃整夜驱赶,但防不住——狗不够凶、箭射不准,农民睡梦中惊醒叫喊,不像驱猪倒像在喊冤。这里用"称屈"的巧妙比喻,暗示农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2. 猪害的惨状(中间10句)
描写灾情:田鼠肥如兔、蝗虫遮天飞,但最凶的是豪猪。它们长牙短嘴吃个不停,经过之处庄稼全毁。天亮看到田里狼藉一片,全家只能对哭。这里"一抹无禾头"的描写特别形象,就像用橡皮擦过一样干净。
3. 深层的苦难(最后6句)
点明更大的悲剧:旱涝灾害本就让收成只剩十分之一,好不容易收点粮食又不值钱。孩子喝的粥都是从猪嘴里抢下来的,而县吏马上要来收税了。最后两句尤其扎心,暗示更大的剥削还在后面。
艺术特色:
- 用"豪猪"象征所有天灾人祸,包括最后的官吏剥削
- 语言像老农聊天般朴实,但"称屈""一抹"等用词精准有力
- 从具体灾情延伸到社会问题,展现古代农民"前有野兽,后有贪官"的生存困境
全诗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老农视角的叙述,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农民的无助和社会的黑暗,体现了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