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娘墓歌

何不学仙冢累累,白杨西郭阴风悲。
虎邱一叩贞娘墓,薜荔援墙委兰露。
千岁蒙茸几树花,夜飘鬼火晓啼鸦。
向怜挟瑟弹清月,犹忆吹箫乘彩霞。
吴阊少年往来道,黛蛾钗燕谁能好。
酒滴春云梦不消,泉声幽咽钟声老。
陌上行游缓缓归,昨日红颜今日非。
东望阖闾穿葬处,玉凫将化湛卢飞。

现代解析

《贞娘墓歌》是首描绘贞娘墓景色和引发感慨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贞娘墓周围的环境、过往的故事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编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的开头提到,“何不学仙冢累累,白杨西郭阴风悲”,这里诗人借用了仙人的比喻,暗示贞娘墓前的景象如同仙人的墓地,周围长满了白杨树,景象凄凉,寒风悲鸣。这样的描绘增加了墓地的神秘和哀愁气息。

接着,“虎邱一叩贞娘墓,薜荔援墙委兰露”,这里诗人描述了人们来到贞娘墓前叩拜的情形。墙上的薜荔攀援而上,清晨的露珠静静地挂在上面。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丰富,也传递出一种静谧和哀愁的情感。

“千岁蒙茸几树花,夜飘鬼火晓啼鸦”,诗人通过花树、夜间的鬼火和清晨的乌鸦,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荒凉和冷清。这些意象都带有一种幽静而略带恐怖的氛围。

“向怜挟瑟弹清月,犹忆吹箫乘彩霞”,这里诗人回忆起贞娘生前的美好,她曾弹奏着琴瑟,月光下的身影显得清雅;还曾在彩霞中吹奏箫管。这些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贞娘生前的优雅和才华。

“吴阊少年往来道,黛蛾钗燕谁能好”,这里诗人转向了贞娘逝后,吴地的少年们经过这座墓地,表达了对贞娘美貌的怀念。但时过境迁,昔日的美貌已不复存在。

“酒滴春云梦不消,泉声幽咽钟声老”,诗人通过酒滴、水流、钟声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荒寂和岁月的流逝。这些意象都带有一种时间的沉重感。

“东望阖闾穿葬处,玉凫将化湛卢飞”,最后,诗人遥望阖闾的地葬之处,想象着贞娘的化身如同玉凫,与湛卢(古代宝剑名)一同飞升。这里既有对贞娘美好传说的向往,也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贞娘墓及周边环境的描绘,结合对贞娘生平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事物的无限遐想和深深的哀愁。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