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泊船江边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文人式的忧郁。
开头两句写诗人喝醉了,懒得撑船,干脆靠着山边小镇停泊在江岸。这里"醉"既是真实醉酒,也暗指对现实的逃避。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泊场景:风停了,船工收起蒲草席;诗人躺在芦花丛中,看着高悬的月亮;偶尔有沙洲上的鸟雀惊扰睡梦,马厩里马匹咀嚼空槽的声音让人心烦。这些细节既写实又富有诗意,特别是"人卧芦花月正高"一句,画面感极强。
最后两句写清晨细雨打湿了秋雾,诗人说自己此刻的心情,有三分像屈原写《离骚》时的愁绪。这里用"楚骚"代指怀才不遇的苦闷,但说"三分"又显得克制,表明愁绪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全诗妙在把普通夜泊写得充满文人雅趣,既有"芦花明月"的宁静美,又有"马嚼空槽"的生活气息,最后轻轻点出的愁绪就像秋雨般朦胧,让整首诗在恬淡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很能引发共鸣。
艾可叔
艾可叔,字无可,号臞山。江西东乡人。南宋诗人。艾可翁兄。与弟蕙山、弧山并称“三艾先生”。咸淳四年(1268)进士。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以诗文著称。著有《文江讲艺集》、《臞山集》、《钩玄篇》等诗文集,惜皆不传。《江西诗征》收录其诗作《金陵晚眺》、《樟镇夜泊》等12首。《全宋诗》卷三六○六录其诗14首。事见《江西诗徵》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