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顾九和侍讲郑继之户部顾与成正郎殷近夫县令泛太湖作军中乐酒酣赋诗

洞庭秋老翠陂陀,景物恢奇望里过。
石柱天风回鹳鹤,海门波浪见鼋鼍。
帆樯万里怜渔父,鼓角中流和棹歌。
独倚蓬窗浑不醉,浮云西北意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太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泛舟饮酒的豪情,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

1. 开篇写景,气势雄浑
“洞庭秋老翠陂陀”直接点明时间(深秋)和地点(太湖),用“翠陂陀”形容湖岸山峦起伏的翠绿景象,画面开阔。后一句“景物恢奇望里过”则概括了沿途所见景色的奇异壮美,让读者仿佛置身舟中,随视线移动欣赏风景。

2. 自然奇观,充满神话色彩
“石柱天风回鹳鹤”写天风在石柱间回荡,鹤群盘旋,暗喻此地如仙境;“海门波浪见鼋鼍”则用巨浪中浮现的鼋鼍(大龟、鳄鱼等神兽)渲染太湖的神秘磅礴。这两句虚实结合,赋予自然景观神话般的想象力。

3. 人文关怀与军中豪情
“帆樯万里怜渔父”转向人间烟火,诗人同情漂泊的渔民,而“鼓角中流和棹歌”则突然转入军中乐声与船夫号子的交织,展现文武交融的独特氛围——既有文人雅趣,又有军旅豪迈。

4. 结尾抒情,含蓄深沉
最后两句是诗眼:“独倚蓬窗浑不醉”看似写酒酣未醉,实则暗指诗人清醒的思绪;“浮云西北意如何”借西北浮云隐喻对时局或远方的牵挂,留下无限遐想空间,使豪放的游玩场景陡然增添一丝深沉。

全诗精髓
诗人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太湖秋色、神话意象、民间疾苦与士人豪情融为一体,最后收于个人忧思。既有“万里帆樯”“中流鼓角”的壮阔,又有“浮云西北”的含蓄感慨,展现了古代文人既纵情山水又心系天下的复杂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