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齐公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
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老友齐公的思念和人生感慨,情感真挚,画面感强。

前四句回忆年轻时与齐公的交游:他们曾一起在梁地(今河南一带)游玩,讨论诗书理想;在长满香草的山坡上漫步,在桂树下吟诗作赋。这里用"佩兰""攀桂"两个动作,既展现文人雅趣,又暗喻品德高洁。

中间八句写人生变故:他们的友谊像水一样纯净,为人像弓弦一样正直,但欢乐时光突然中断——诗人被流放蜀地("赭衣"指囚服),白发苍苍离开长安("秦川")。泪水随河水远去,心却跟着早晨的旌旗(指朝廷)悬在半空,既写实又巧妙表达了牵挂。

后八句写隔绝之痛:两人相隔千里如同隔了九重天,透过郊野薄雾和城阙烟霭远望,关门处共对明月,山路上云霞相连。这些景象越美,越反衬出"明明有很多话想说,却连书信都难以传达"的苦闷。

全诗妙在:
1. 用"佩兰""攀桂"等具体动作代替抽象说教,让高尚品格变得可感
2. "泪随水逝,心随旌悬"形成巧妙对比,眼泪流走但牵挂不断
3. 结尾用美景写哀情,山路云霞越壮阔,越显出小人物的孤独
4. "寸心难用尺书传"道尽所有经历过异地思念者的共同体验

诗人通过时空跳跃(从青春到白发)、虚实结合(泪水和旌旗)、情景交融(云月与心事),把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友谊、一次被迫的分离,写得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