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乱 其五
月出前村白,溪光照澄练。
放楫浮中流,临风浩歌断。
天堑非不雄,哀哉日荒燕。
嗟尔谋国徒,坐失江山半。
长年篙起舞,扁舟疾如箭。
可惜两河士,技击无人战。
孤篷铁笛声,闻之泪流霰。
我生亦何为,遭时涉忧患。
昔也游九州,今来五湖畔。
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放楫浮中流,临风浩歌断。
天堑非不雄,哀哉日荒燕。
嗟尔谋国徒,坐失江山半。
长年篙起舞,扁舟疾如箭。
可惜两河士,技击无人战。
孤篷铁笛声,闻之泪流霰。
我生亦何为,遭时涉忧患。
昔也游九州,今来五湖畔。
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开头四句写月夜行舟的宁静画面:月亮升起照亮村庄,溪水如白绸般清澈,诗人乘着小船在江心漂流,迎风高歌。但这片刻的宁静很快被现实打破。
"天堑非不雄"六句转入沉重话题:长江天险虽在,却因统治者荒废军备而丢失半壁江山。船夫奋力划船时,诗人想到北方沦陷区的勇士空有武艺却无人组织抗敌。这里用"两河士"代指北方军民,"技击"暗指他们徒有战斗本领。
"孤篷铁笛声"以下转为个人感慨:听到铁笛声不禁落泪,哀叹自己生不逢时。过去还能周游各地,如今只能困居五湖。最后两句最直白:穿着草鞋四处逃难,从体面人沦落为底层百姓。
全诗妙在三个对比:静美月夜与动荡时局的对比,壮丽山河与破碎江山的对比,昔日自由与今日流亡的对比。就像用手机拍下战火中的夕阳,美好景物反而更显残酷。诗人没有直接骂朝廷,但通过"谋国徒""坐失"等词,把亡国之痛写得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