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轻松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精美的花草刺绣图景,同时巧妙融入了对古代经典的联想。
前两句"花亦濂溪叶亦田,绣成丝线定针仙"说的是:绣品上的花朵像周敦颐(号濂溪)描写的莲花一样雅致,叶片像田野里的荷叶般生动,这些用金丝铁线绣成的图案,必定出自绣花高人之手。这里用"针仙"来形容绣娘手艺高超,充满想象力。
后两句"看来却拟询毛郑,知在国风第几篇"则展开联想:看着这么精美的绣品,让人忍不住想问问研究《诗经》的毛亨、郑玄两位大学者,这样的花草图案,该对应《诗经·国风》中的哪一篇呢?这里把绣品与《诗经》中的植物描写联系起来,给普通的刺绣作品赋予了文化内涵。
全诗妙在:
1. 把日常的刺绣艺术写得很有文人趣味
2. 用"濂溪"(周敦颐)和"毛郑"(诗经专家)这些文化符号,让绣品显得更高雅
3. 最后一句的提问方式很俏皮,既赞美了绣品的精美,又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
简单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幅好绣品,不仅夸它绣得逼真,还联想到古代经典中的花草描写,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艺术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