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工部诸将五首感次其韵 其三

苍瀛辽海接传烽,遮莫腥潮几万重。
猛将不难三箭定,谋臣翻藉一丸封。
卅年铁舰倾中夏,亿万金钱拟正供。
至竟边防归一掷,谁将国计问司农。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当权者决策失误的愤慨。

前两句描绘了战火蔓延的危急景象:边疆的烽火接连不断,敌人的威胁如腥臭的浪潮般汹涌而来。"遮莫"(尽管)一词暗示了形势的严峻程度。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批评了朝廷的决策失误。诗人说猛将本可以轻易平定战事("三箭定"是唐代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但谋臣们却寄希望于一颗小小的弹丸(指消极防御)。三十年来耗费巨资打造的铁甲战舰最终倾覆,亿万军费本应用于民生,却被挥霍在错误的国防政策上。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边防大业被当作赌注般轻易断送,而掌管国家财政的官员(司农)却无人问责。这里既讽刺了当权者的轻率,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痛心。

全诗用通俗的战争比喻(如"腥潮""三箭""一丸")和鲜明的数字对比("卅年""亿万"),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最后掷地有声的质问,更是道出了普通百姓对腐败官僚的愤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