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徐宜人

桃叶宜之子,瓠犀咏硕人。
已无蕡实在,空有褧衣新。
宝鉴谁临匣,罗巾自掩尘。
夫贤兼子肖,入地也含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徐宜人的女性,通过几个生活化的比喻展现她的美好品德和逝去后的遗憾。

前两句用"桃叶"(象征柔美)、"瓠犀"(洁白牙齿,比喻笑容美好)描绘她生前温柔贤淑的形象,就像《诗经》里赞美的贤德女子。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原本该结出硕果(蕡实)的她突然离世,只留下崭新的嫁衣(褧衣);梳妆镜再无人使用,罗帕落满灰尘。这些日常物品的"闲置"状态,生动传递出物是人非的哀伤。

最后两句看似安慰实则更显悲痛:虽然她拥有贤德的丈夫和出色的孩子(子肖),但这样的好女子英年早逝,即使长眠地下也会遗憾蹙眉。诗人用"含嚬"(皱眉)这个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逝者在地下依然牵挂家人的模样,比直接写亲人悲痛更有感染力。

全诗妙在通过"嫁衣未旧人先逝"、"闲置的梳妆镜"这些具体物件,把抽象的生命逝去写得可见可感。最后赋予逝者以"地下含愁"的想象,让哀思穿透生死界限,产生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