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梅花
梅花独自,倚东风低说。
那一枝枝向谁折。
更高处、偏寒玉手徘徊,知有赠、惹我梅心如结。
晚来怜素影,影亦怜人,偏是今宵共明月。
正传柑时候,薄袖轻衫,蝉鬓动、腰肢清切。
但屈指、年来携手处,又不道梅花,像人离别。
那一枝枝向谁折。
更高处、偏寒玉手徘徊,知有赠、惹我梅心如结。
晚来怜素影,影亦怜人,偏是今宵共明月。
正传柑时候,薄袖轻衫,蝉鬓动、腰肢清切。
但屈指、年来携手处,又不道梅花,像人离别。
现代解析
这首《洞仙歌·梅花》以梅花为引子,道出了人与花之间微妙的情感共鸣,暗含对聚散离合的人生感慨。
上片从梅花的角度切入:东风中,梅花独自低语,仿佛在问"这一枝枝该折给谁?"高处更寒,连赏花人的手都犹豫徘徊——这里用"玉手"的迟疑,暗示赠花人内心的纠结。而梅花似乎懂得这份心意,花蕊紧蹙如心结,将花拟人化,赋予它感知人情的能力。
下片转入人与梅的互动:夜晚赏梅时,人与花影相互怜惜,共享明月。这里用"传柑"(元宵习俗)点明时节,薄衫轻袖的女子身影与梅枝摇曳的姿态相映成趣。但结尾笔锋一转——数算曾经携手赏梅的时光,却发现梅花也像人一样,终究逃不过离别的命运。
全词妙在"三重拟人":先是梅花会说话、能结心,接着花影懂怜人,最后梅花竟也经历着人间离别。这种层层递进的手法,把无情之物写得深情款款,暗喻人生中美好却易逝的相聚。词人通过梅花,道出了对时光流逝、情缘无常的淡淡怅惘,读来既觉梅香沁人,又感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