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猿哭处江天暮,白雁来时泽国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江畔的萧瑟画面,用两种动物的活动传递出浓重的季节感和情绪。

前一句"玄猿哭处江天暮"中,黑猿的哀鸣声回荡在黄昏的江面上,猿声本就凄厉,加上暮色降临,整个画面顿时蒙上孤寂悲凉的色彩。诗人用"哭"这个字,让猿声带上了人性化的哀伤。

后一句"白雁来时泽国秋"则转向视觉描写,白雁南飞是典型的秋季景象,"泽国"指多水的江南地区。白色的雁群掠过水乡,不仅点明时节,白与黑的色彩对比(白雁对玄猿)也增强了画面感。

两句话通过动物(猿与雁)、时间(暮色与秋季)、色彩(玄与白)的对比呼应,构建出一个有声有色的立体秋景。没有直接写愁,但猿的哀鸣、雁的迁徙、暮色的笼罩,都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短短十四个字包含了丰富的情绪和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