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部鬼图

老髯足恐迷阳棘,鬼肩藤舆振双膝。
前驱肥身儿短黑,非髯娇儿则已腊。
后从众丑服厮役,担携鬼脯作髯食。
鬼肌未必能肥腯,餔之空劳髯手擘。
彼瘦而巾褙长窄,无乃癯儒执髯役。
其馀丑状千百态,专为世人尸辟怪。
楚龚狞老非其类,请问何由识其槩?
想龚目睛烁阴界,行尸走鬼非殊派。
民膏民脂饱死后,却供髯餐缩而瘦。
无由起龚问其候,有啸于梁妖莫售。
大明当天百禄辏,物不疵疠民长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钟馗捉鬼的荒诞画面,用夸张幽默的笔法讽刺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先给钟馗和鬼怪们来了个"全身照":大胡子钟馗怕被荆棘绊倒,坐在藤轿上晃着腿;前面开路的是个又胖又黑的鬼童子,后面跟着一群丑态百出的鬼差役,还扛着"鬼肉干"当干粮。这里用"肥身儿短黑""娇儿则已腊"这种矛盾形容,让人忍不住发笑。

中间部分("鬼肌未必能肥腯"到"专为世人尸辟怪")开始揭露深层含义。说鬼怪们瘦骨嶙峋还要被钟馗当食物,暗指现实中被压榨的底层百姓。特别提到一个穿长衫的瘦弱书生模样的鬼,暗示读书人也难逃被奴役的命运。诗人用"千百态"的鬼相,实际上是在画"人间百丑图"。

最后部分("楚龚狞老非其类"到结尾)点明主旨。通过反问"这些鬼怪和钟馗有什么区别",犀利指出:活人压榨百姓(行尸)和死人作祟(走鬼)本质相同。最讽刺的是结尾——明明写着"大明盛世百姓长寿",前面却画满了民脂民膏被吸干的惨状,这种强烈反差就像在说:"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是鬼怪们换了个方式吃人。"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社会批判藏在滑稽的鬼怪漫画里:钟馗捉鬼的队伍本身就像支腐败的官府衙役,而被吃的鬼魂正是现实中受苦的百姓。这种"用鬼话讲人话"的手法,比直接批判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