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高处远望时,看到战乱景象的悲愤心情。
开篇"登高远望恨无端"直接点明主题:站在高处眺望,无缘无故就涌起满腔愤恨。这里的"无端"其实是反话,因为后面马上解释了原因——"满目烽烟不忍看",到处都是战火硝烟,让人不忍直视。
接下来两句写诗人的自责:觉得自己没能为国分忧而惭愧("未了寸心惭负国"),想为国家出力却因为丢了官职而懊恼("欲擎只手恨休官")。"擎只手"这个比喻很形象,就像想用一只手撑起整个国家。
五六句用景物描写烘托气氛:长河边的马邑城西风凛冽,枯树上蝉鸣声伴着寒冷的夕阳。这些萧瑟的景物暗示着国家的危难局势。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说自己虽然用欣赏的眼光("青眼")看待这一切,但最终只能挠头叹息("一搔首"),发出灵魂拷问:到底谁能像中流砥柱一样挽救这危局?"砥柱"指黄河中的砥柱山,这里比喻能稳住国家危亡的栋梁之才。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心、对自身无力的愧疚,以及对救国英雄的呼唤。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明明自己已经不在其位,却依然为国家命运忧心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