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荷亭宴会的闲适场景,充满文人雅趣。我用生活化的语言为你解析:
开篇点明时节
"南薰扇物夏初深"——夏天的风(南薰)吹动万物,点出这是初夏转盛的时节。诗人说因为长期忙于招待客人(久废欢娱为客心),很久没这么放松了。
宴会场景
三四句像镜头切换:大家共同来到池塘边的亭台(池台)赏景,时不时用丝竹乐器(时可丝竹)演奏清雅音乐。这里"间清音"的"间"字很妙,表示音乐是断断续续的,更显随意自在。
体感描写
"微风澹荡轻炎暑"——微风吹散暑热,用"轻"字把无形的凉爽写成有重量的东西,仿佛风能掂走炎热。"竟日淹留到夕阴"说大家从早玩到傍晚,一个"淹"字暗示时间在欢乐中不知不觉流逝。
用典收尾
最后借用"梁园"(汉代著名文人聚会场所)典故,把这场聚会比作文人雅集。最有趣的是"抽兔管"——古人用兔毛做毛笔,这里意思是即兴提笔作诗,邀请朋友们一起唱和(命同襟)。
整体魅力
全诗像一组夏日vlog镜头:从气候、景物到人物活动,最后定格在文人执笔唱和的经典画面。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扇""开""轻""抽"这些动词,把夏天的风、池台的视野、消暑的惬意、创作的随性都写活了,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荷亭的微风与欢笑。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