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图送凤府掾童思谦
年来有梦入匡庐,列嶂芙蓉看画图。
天近云霞浮几席,风生涧壑奏笙竽。
杂花织就千机锦,飞瀑倾翻万斛珠。
鸑鷟出巢翔廓落,蜿蜒奋蛰幻虚无。
草堂正可寻栖隐,槐府何烦肃步趋。
彭泽归来联法社,长庚揽结拟仙都。
芸香晚砌书连架,秫熟秋田酒满壶。
送子名门双阙下,萧萧清思眇江湖。
天近云霞浮几席,风生涧壑奏笙竽。
杂花织就千机锦,飞瀑倾翻万斛珠。
鸑鷟出巢翔廓落,蜿蜒奋蛰幻虚无。
草堂正可寻栖隐,槐府何烦肃步趋。
彭泽归来联法社,长庚揽结拟仙都。
芸香晚砌书连架,秫熟秋田酒满壶。
送子名门双阙下,萧萧清思眇江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朋友童思谦的一幅《庐山图》上的题诗,借画中庐山的美景表达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自己对江湖山水的眷恋。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梦中庐山(前八句):
诗人说自己经常梦见庐山,画中的山峰像盛开的芙蓉花。这里用"天近云霞"形容山势高耸入云,"风生涧壑"写山中自然的音乐美。最精彩的是"杂花织就千机锦,飞瀑倾翻万斛珠"这两句,把漫山野花比作织锦机织出的彩缎,瀑布飞溅的水珠比作倾倒的万斛珍珠,画面感极强。后两句用凤凰(鸑鷟)出巢、龙蛇(蜿蜒)腾空来比喻山势的壮阔奇幻。
2. 归隐生活(中间四句):
诗人劝朋友:与其在官府(槐府)当差,不如像陶渊明(彭泽指陶渊明)那样归隐庐山。这里提到"书连架"、"酒满壶",描绘了读书饮酒的闲适隐居生活,充满文人雅趣。
3. 送别之情(最后两句):
点明这是送别之作。虽然朋友要去京城(双阙指皇宫)任职,但诗人的心思早已飘向江湖山水。"萧萧"二字既写秋意,也暗含离别的淡淡愁绪。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每一句都能在脑中形成鲜活的山水画卷
- 善用比喻(把山比作芙蓉、瀑布比作珍珠)
- 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在送别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感真挚而不做作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归隐",而是通过描绘庐山美景和隐居乐趣,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