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轼联

降邹阳于十三世,天岂偶然;
继孟轲于五百年,吾无间也。

现代解析

这副对联是清代文人纪晓岚为悼念苏轼而写的。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它的精妙之处:

1. 上联"降邹阳于十三世,天岂偶然":
- 邹阳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这里用他来衬托苏轼的文采。说苏轼像是邹阳转世十三代后的化身。
- "天岂偶然"用反问语气强调:苏轼这样的天才降生绝非偶然,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2. 下联"继孟轲于五百年,吾无间也":
- 孟轲(孟子)是儒家亚圣,这里说苏轼继承了孟子五百年后的文脉。
- "吾无间也"意思是"我完全认同",表达对苏轼思想境界的高度认可。

整体来看:
- 用邹阳、孟子两位历史巨人作比,凸显苏轼在文学和思想上的双重成就
- 通过"十三世""五百年"的时间跨度,展现苏轼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 语言简洁有力,既有对逝者的崇敬,又暗含"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的深意

这种用历史名人作比、以时间跨度衬托的手法,让短短两句话就道出了苏轼的非凡成就和历史地位,是悼念联中的精品。

钱世雄

钱世雄,字济明,号冰华先生,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尝为吴兴尉(《参寥子诗集》卷四《同吴兴尉钱济明南溪泛舟》)。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瀛州防禦推官。五年,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通判苏州。从苏轼游,与释道潜、范祖禹、邹浩有交往。有《冰华先生文集》,已佚。《吴兴备志》卷七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