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之作诗讥仆沉浮于酒次韵答之

颓俗不可挽,我思陈孟公。
胸中一噫(自注:去声。)气,浩荡沧海东。
初余亦拙谋,堕身尺度中。
昔为吾家驹,今为客子蓬。
人生百年耳,过鸟欻无踪。
何至自矛盾,身与众敌逢。
仲尼固玄圣,道大自不容。
落落少年场,谁复识吕蒙。
古今一丘貉,同赴三尺封。
乃知常满尊,慰藉吾人穷。
君诗苦相厄,欲抗辄丧雄。
但恐百钱债,负我葛陂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个借酒抒怀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世俗沉浮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全诗用直白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开头四句,诗人感叹颓废的世俗风气无法挽回,于是想起了古代豪放的陈孟公(可能指陈遵,汉代豪侠,好饮酒),借此表达自己胸中的郁闷之气像东海一样浩荡。这里用"噫气"(打嗝般的郁气)和"沧海东"的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内心的压抑与壮阔。

中间部分,诗人回顾人生:原本像家养的好马(吾家驹),现在却像漂泊的蓬草(客子蓬)。用"过鸟欻无踪"比喻人生短暂如飞鸟掠过。接着提到孔子(仲尼)虽然伟大却不被世俗接纳,又用三国名将吕蒙年轻时不被看重的典故,说明英雄也有落魄时。

最后八句是诗的核心。诗人看透人生(古今一丘貉,都逃不过三尺坟墓),于是选择借酒消愁(常满尊指酒杯)。朋友写诗劝他戒酒,他却说这样反而会失去豪气。结尾用"葛陂龙"的典故(传说中仙人费长房的竹杖化作龙),幽默地表示:宁可欠酒钱,也不愿失去酒中真趣。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比喻(飞鸟、蓬草)讲深刻的人生道理
2. 通过历史人物(孔子、吕蒙)的遭遇来自我宽慰
3. 把严肃的生死观用酒杯化解,展现豁达
4. 结尾的幽默感冲淡了全诗的沉重

诗人不是在单纯劝酒,而是用酒作为对抗庸常生活的武器,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在困境中保持尊严的典型方式。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