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钵山志寄怀薛慰农院长即用其九日澹然招集旃檀林即事原韵
桑根先生其犹龙,入世出世殊凡庸。
晚耽泉石岂所愿,早躬轩冕犹非慵。
东床寄我《钵山志》,如向群玉窥嵷巃。
相违忽忽逾十载,未得携酒来过从。
金陵自昔最繁盛,劫火之后皆蒿蓬。
记曾共蹑翠微顶,放眼一望万古空。
其时意熊尚雄杰,俯视多少岧峣峰。
名花未厌鬓毛白,野草犹凝战血红。
寇盗初平四彝服,傲岸身世谁能容。
幸蒙圣恩放归去,麋鹿性喜林草丰。
沧江一卧岁顿晚,惟爱深夜闻清钟。
虚空打破便无碍,此理真实非机锋。
悬崖撒手百事了,先生之意将无同。
桓公鲁公并辛苦,武乡终竟瘁厥躬。
何如靖节与元直,种秫种菜春融融。
老方学诗不解律,聊赓长句呈河东。
晚耽泉石岂所愿,早躬轩冕犹非慵。
东床寄我《钵山志》,如向群玉窥嵷巃。
相违忽忽逾十载,未得携酒来过从。
金陵自昔最繁盛,劫火之后皆蒿蓬。
记曾共蹑翠微顶,放眼一望万古空。
其时意熊尚雄杰,俯视多少岧峣峰。
名花未厌鬓毛白,野草犹凝战血红。
寇盗初平四彝服,傲岸身世谁能容。
幸蒙圣恩放归去,麋鹿性喜林草丰。
沧江一卧岁顿晚,惟爱深夜闻清钟。
虚空打破便无碍,此理真实非机锋。
悬崖撒手百事了,先生之意将无同。
桓公鲁公并辛苦,武乡终竟瘁厥躬。
何如靖节与元直,种秫种菜春融融。
老方学诗不解律,聊赓长句呈河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薛慰农(号桑根先生)的寄怀之作,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开头夸赞友人超凡脱俗(1-4句)
把薛慰农比作神龙,说他无论做官还是隐居都与众不同。晚年沉醉山水并非本愿,早年做官也不是因为懒惰,暗示友人品格高洁。
2. 回忆往事(5-16句)
收到友人寄来的《钵山志》,勾起对金陵往事的回忆。十年前一起登高望远,那时豪情万丈。但战乱后的金陵已成废墟,鲜花依旧开放,野草上还留着血迹,暗示世事无常。
3. 感慨人生(17-24句)
说友人幸运能归隐山林,像麋鹿一样自由。深夜听钟声,看破红尘,这种境界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达到的。用悬崖撒手的比喻,说放下一切才是真谛。
4. 对比不同人生选择(25-28句)
用历史人物对比:桓温、诸葛亮鞠躬尽瘁很辛苦,不如陶渊明(靖节)种田、徐庶(元直)种菜来得自在。最后自谦说老了学写诗也不讲究格律,就写了这首长诗寄给友人。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战乱前后金陵的对比、不同人生选择的对比)、自然意象(麋鹿、钟声、悬崖等)和历史典故,表达了"放下执念、回归自然"的人生哲理。语言虽然有些古雅,但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真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