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子

方(一作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一作花)里。
南朝天子欠(一作事)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种古代鞋履(屐子),巧妙地隐喻了南朝皇帝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倾向。

首先,诗中描绘的“屐子”精致华丽:鞋面是洁白光滑的丝绸,鞋底则是红色的绣花。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鞋履的美感,也暗示了南朝宫廷生活的奢华。

接着,诗人提到“南朝天子欠风流”,意思是南朝皇帝在风流雅致方面有所欠缺。这里的“风流”不仅仅指男女之情,更是指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

最后两句“却重金莲轻绿齿”则点出了皇帝的审美偏好:“金莲”通常指女子的纤足,而“绿齿”则可能指某种自然或朴素的美。这句话表明皇帝更看重表面的、浮华的美丽,而忽视了内在的、自然的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一双鞋履,揭示了南朝皇帝追求表面奢华而忽视内在风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某些特点。诗人用一种隐晦而巧妙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评和反思。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