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酷暑中偶然获得清凉的场景,并由此引发对仁德之风的思考。
前两句"一夫偶尔获清凉,四海仁风孰奉扬"意思是:一个普通人偶然获得了清凉(可能指遇到善人帮助或遇到好事),但普天之下仁爱之风由谁来弘扬呢?这里用"偶尔"二字暗示这种善行在当时社会并不常见。
后两句"有道曾孙不忘远,幸均此施遍群方"说的是:有德行的统治者("有道曾孙"指贤明的后代君主)不会忘记将这种仁爱传播到远方,希望能让这样的恩惠遍及天下。诗人通过对比普通人的偶然善行与理想中君主的普遍仁政,表达了对社会公平、仁爱普及的期待。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从小事入手(一个人获得清凉)引出大主题(社会仁爱)
2. 用对比手法展现理想与现实
3. 语言朴实却蕴含深刻的社会关怀
4. 表达了对统治者施行仁政的期望
这种由小见大、平中见奇的写法,让读者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深刻的社会意义,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