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知贡举晁迥(大中祥符二年春) 其一

礼闱选士古称难,都为升沉咫尺间。
较艺清时公道在,抡材应得惠人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第一句说"科举考试选人才自古就是难事",因为考官的决定直接关系到考生一辈子的命运(考中就能当官,落榜可能一生平凡)。这里用"咫尺间"形容考官笔尖一动就能改变考生命运,特别形象。

第二句转到正面,说"好在清明时代考核才艺是公平的"。这里的"清时"既指政治清明的时代,也暗指春天考试时节的清爽。"公道在"三个字特别有力,强调公平性。

最后一句升华主题,说"选拔真正的人才才能造福百姓"。用"抡材"这个动作比喻选拔人才,就像木匠挑选好木材一样认真;"惠人寰"则把人才的作用放大到造福全社会。

全诗短短四句,把科举考试的严肃性、选拔的公平性、人才的重要性都说透了。最妙的是明明在夸当时的考试制度,却用"古称难"起头,显得既客观又有历史厚重感。皇帝写考官的诗能写得这么接地气,既肯定考官工作的重要性,又提醒他们要公平负责,确实很有水平。

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