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大顺舞》是唐代郑絪为皇家祭祀太庙所作的乐章,用庄严隆重的语言歌颂了当时帝王的文治武功和王朝的兴盛气象。
前两句"于穆时文,受天明命"开篇就点明主题:庄严美好的礼乐文化,是承受上天旨意建立的。这里把王朝的礼制说成是天命所归,为全诗定下神圣基调。
中间四句用一组对仗工整的句子,具体描述治国之道:"允恭玄默"说帝王谦恭沉静,"化成理定"指教化成功、天下安定;"出震嗣德"用《易经》典故比喻继承先王美德,"应乾传圣"说顺应天道传承圣业。这四句把抽象的政治理念用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后两句"猗欤缉熙,千亿流庆"是赞叹:多么光明美好啊,这福泽将流传千秋万代!用感叹语气将颂扬推向高潮,特别是"千亿"这个夸张的数字,极言王朝福运之长久。
全诗虽然只有八句,但层次分明:从天命所归到治国方略,再到对未来的祝福,层层递进。语言上善用典故和对仗,庄重典雅却不晦涩,典型体现了庙堂文学的特点。通过这样的颂诗,既能彰显皇室权威,又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郑絪
郑絪(752年-829年),字文明,荥阳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卒于文宗太和三年,年七十八岁。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名士。擢进士、宏辞高第。累迁中书舍人。唐德宗时宰相。宪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凡四年。后自河中节度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絪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以耆德推之。太和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曰宣。絪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