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七十首(录一十三首) 其三 张黄门协苦雨
凄凄三秋时,寒风夜及朝。
霖雨天中来,湿我旌与旓。
我本从征士,道路走已交。
飘飘如飞燕,不得归故巢。
腹饥衣又薄,海隅久飘飖。
盛年不可再,壮志日已消。
逆旅逢主人,四壁多矰蛸。
自我于役来,愁多欢弥劭。
况此观获时,中心感田苗。
漂泊不可拾,弃此东作劳。
双泪落已尽,私意犹自胶。
哀哀发短咏,聊以奏长谣。
居人如见和,丝竹奚相嘲。
霖雨天中来,湿我旌与旓。
我本从征士,道路走已交。
飘飘如飞燕,不得归故巢。
腹饥衣又薄,海隅久飘飖。
盛年不可再,壮志日已消。
逆旅逢主人,四壁多矰蛸。
自我于役来,愁多欢弥劭。
况此观获时,中心感田苗。
漂泊不可拾,弃此东作劳。
双泪落已尽,私意犹自胶。
哀哀发短咏,聊以奏长谣。
居人如见和,丝竹奚相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从征士兵在异乡漂泊的苦闷心情。
诗的开头,诗人用“凄凄三秋时”和“霖雨天中来”描绘了深秋雨季的凄凉景象,雨水打湿了旗帜,暗示了士兵所处的环境艰难。接着,诗人用“我本从征士,道路走已交”表明自己是一个士兵,已经走了很多路,疲惫不堪。他把自己比作“飘飘如飞燕”,无法回到故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困境:“腹饥衣又薄,海隅久飘飖。”肚子饿了,衣服单薄,长期在远方漂泊,生活非常艰苦。他感叹“盛年不可再,壮志日已消”,青春已经逝去,曾经的雄心壮志也逐渐消磨殆尽。
诗中还提到,士兵在旅途中遇到了主人,但住处简陋,四壁都是蜘蛛网,生活条件非常差。诗人感叹“自我于役来,愁多欢弥劭”,自从从军以来,愁苦多而欢乐少。看到农田丰收的情景,心中更加感慨,觉得自己就像漂泊无依的农作物,无法收获,只能放弃辛勤的劳作。
最后,诗人写道“双泪落已尽,私意犹自胶”,眼泪已经流干,但内心的痛苦依然无法释怀。他发出哀叹,写下这首短诗,希望能通过长歌来抒发心中的苦闷。他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用音乐来回应,而不是嘲笑他的处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在异乡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孤独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士兵的无奈和悲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