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巴陵城上岳阳楼,楼外长江日夜流。
残雨数峰衡岳晓,暮云孤树洞庭秋。
仙人夜奏沙边笛,估客春移树杪舟。
十二危阑闲极目,满汀杨柳不胜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楼远眺时的复杂情感,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四句写景:诗人站在岳阳城头的楼阁上,眼前是日夜奔流的长江。雨后的衡山群峰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洞庭湖畔的秋色里,一棵孤树与暮云相伴。这里用"残雨""暮云"等意象,既展现辽阔的山水画卷,又悄悄为后文的愁绪埋下伏笔。

中间两句转动态:夜间仿佛能听到仙人在沙滩上吹笛,春日里商旅的船只像挂在树梢般轻盈移动。这两个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让静态的山水突然生动起来,笛声与行舟暗示着人间的聚散离合。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倚着高楼栏杆极目远望,只见岸边杨柳摇曳,愁绪如同柳枝般绵延不绝。这里的"十二危阑"夸张表现栏杆之高,凸显孤独感;"不胜愁"三字将前面所有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长江奔流是时光易逝,秋云孤树是羁旅漂泊,连春日的笛声舟影都成了思乡的催化剂。

全诗妙在"以乐景写哀愁",明明有仙人笛声、春江行舟、满汀杨柳这些明媚意象,组合起来却让人感受到诗人面对壮丽山河时,那种无法排遣的孤独与乡愁。就像我们站在美景前拍照时,突然想起无人分享的寂寞,这种反差让诗意更加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