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姿轻盈曼妙的女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她的魅力。
前四句用"回雪"(旋转的雪花)比喻舞姿:她跳舞时像雪花一样轻盈回旋,柔软的腰肢像玉一样纤细,让人担心会被风吹断。这里用自然景物比喻人体美,既形象又带着一丝怜惜。
后四句转为抒情:诗人说若能博她一笑,愿意用满斗的明月来换取(夸张地表达倾慕之情)。最后幻想能有金莲花托住她的罗袜,让她步步生莲。这里的"金莲花"可能是舞台装饰,也暗含把女子比作菩萨的意味。
全诗妙在:
1. 用"回雪"这个意象贯穿全篇,把动态美写得具体可感
2. "玉腰""风吹折"的描写既有视觉美又引发保护欲
3. "买笑""量明月"的夸张说法,生动体现痴迷程度
4. 结尾的"金莲"既是实写舞鞋,又暗含神圣感
本质上是通过对舞姿的刻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